作者:admin | 發布時間:2022-01-14 | 游覽:2784
內容摘要:《百年巨匠 · 中醫篇》之“京城四大名醫”,紀錄了中國20世紀20年代就已聞名遐邇的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的傳奇從醫經歷與人生故事。這四位醫家不僅醫術高超,而且對近百年來中醫界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月13日,《百年巨匠 · 中醫篇》攝制組采訪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金世元。
金世元,主任藥師,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1926年12月生,14歲踏入中醫藥行業,從事中醫藥工作82年。先后擔任第一、二、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13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為傳承博士后導師,2012年,受中國中醫科學院聘請,與王永炎院士合作擔任“醫藥圓融”團隊導師。1957年,通過國家中醫師資格考試,并取得中醫師資格證書。1988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批準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2003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終身理事,并獲成就獎;2007年,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制技術”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入選《中華中醫昆侖》,2012年,獲文化部授予的“傳薪獎”。2008年被評為首都國醫名師,2014年榮獲“國醫大師”光榮稱號,2019年10月獲得“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2019年12月獲得“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獎”成就獎,2020年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金世元同志長期從事中藥工作,掌握了一套鑒別藥材真、偽、優、劣的嫻熟本領,尤其對“道地藥材”的性狀特征、產地、產季、產地加工、規格質量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到的鑒別技能;在中藥炮制方面,對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的關系和轉變藥物性能以適應醫療需要均有見地;在中藥調劑方面,重視處方“腳注”,強調醫師精湛的醫術和選方遣藥的技巧,需要與優良的調劑服務質量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特有優勢,形成在臨床上同疾病作斗爭的有機整體;在中成藥研制方面,他對處方來源的歷代考證,藥物組成,配伍意義,各藥的功效特點和適應證方面亦頗多建樹。
金世元同志著述頗豐,主編參編著作20余部,發表與大會交流學術論文70余篇(全部論文均有自己獨立完成)。其專著有《中成藥的合理使用》(第一版)、《藥道致誠》兩部書籍。主編《金世元中藥傳統鑒別經驗》、《中成藥的合理使用》、《中藥飲片炮制研究與臨床應用》等。參編《中華本草》、《中藥大全》、《中藥材大辭典》等。
在科研教學方面,于1987年至1992年,根據自己臨床治療支氣管炎的有效處方,研制成研制開發“射麻口服液”,報衛生部審核批準,正式投入市場;與北京同仁堂合作,將成藥“烏雞白鳳丸”劑改成口服液,也被衛生部審核批準,投產市場,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9年,主持拍攝的鹿茸教學錄像片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金老尊古不泥古,源于實踐,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獨具特色,成果豐碩。
閩ICP備18018633號
版權所有: 福建聚紳藥業有限公司